“加料木耳” 暴露監管弊端
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材,味道鮮美、口感清爽,很多人都喜歡用黑木耳來烹飪美食,涼拌、小炒怎么做都好吃。然而,媒體經過長達數月的調查發現,在廣東東莞、中山等地,黑木耳生產、零售環節暗藏玄機,里面加的劇毒物質可能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。
為獲取繩頭小利,一些無良商家用有毒化工品給黑木耳增重,致黑木耳變成“毒物”,毫不考慮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,此行為令人特別憤慨和十分害怕。從媒體報道來看,類似違法事件并非個案,比如非法使用添加劑不僅具有隱蔽性,而且使食品外觀更“好看”,反而成了“搶手貨”,違法企業或作坊主因為食品暢銷而變本加厲。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:在有的人身上,商業道德和誠信已經滑坡到了讓人難以容忍的地步。
那么,一些企業商業道德為何會滑落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呢?除了利己主義思想污染了造假者的靈魂以外,另一重要原因是監管不力??梢哉f,部分企業商業道德滑坡,“問題食品”屢禁不止,對食品安全監管提出了嚴峻挑戰。在新的市場形勢下,新的監管方式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制度,如何履行監管職責來保障公眾食品安全,是一個十分嚴肅而緊迫的課題。
筆者認為,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。應該把種種商業不道德的行為悉數納入法規范圍,使監管部門有法可依,不可或缺,但更要建立一套職責清晰、反映靈敏、行動快捷、發現問題及時、制止有效、問責有力的監管體系或機制,破解當下職責模糊不清、部門相互推卸責任、監管遲滯、充當“消防員”的監管困境,從而準確無誤地把“問題食品”擋在市場大門之外,不讓“問題食品”流入市民餐桌。
當下,食品生產存在面大且散、小、亂等特點,存在監管難的問題。同時,企業自身食品安全監管成本較高,有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,內部監管成了擺設。再者,行業自律不夠,沒有建立行業誠信體系,沒有形成行業淘汰機制。當然,這與部門監管缺位缺失有很大的關系。部門監管還沒有轉型,監管技術手段落后,監管人員也不足,不適應面大、小、散、亂等生產形勢,監管不到位較為常見,違法行為不易被發現,加劇了部分違法企業的僥幸心理。
此外,對違規者懲罰較輕,違法成本太低,違法者有利可圖,有的企業對監管毫無畏懼。“加料木耳”不只是折射商家無良,更暴露監管弊端,要想保障公眾食品安全,監管部門需行動起來興利除弊。
來源‖中國商報